
高考歷史變態得分法 最全的都在這里
高考歷史除了在平時積累的之后掌握好基礎之外,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和技巧,高考也是一個有技巧性的考試。這樣我們在高考中才能得高分,下面浙江高復網李老師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:《高考歷史變態得分法 最全的都在這里》,供大家參考。
高考歷史主觀題要多寫
歷史通常是由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部分組成,而且相比較選擇題而言,非選擇主觀題所占分數較重,且對學生綜合知識考察較多。因此,許多考生在面對歷史主觀題時,感覺有點棘手,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題老師的“意圖”,答題不全,導致失分。
為了在歷史主觀題上多得分,建議廣大考生盡量多寫。這里的多寫,不是指將一個點深度闡述,而是指要圍繞主觀題的問題要求,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,最好是分點有條理的闡述,能給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。這一建議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閱卷“踩點得分”、“不寫不得分,多寫不扣分”的基本原則。
高考歷史選擇題變態得分法
首先,閱讀選擇題材料時要關注時期,數字這樣的字眼,這些數字,日期一般會告訴你材料的發生的大概的歷史背景,根據這些歷史背景知識,在結合選項這樣準確率會提高許多。
重點把握題干材料中的關鍵詞句,通過理解這些關鍵詞句意思的理解和語氣的把握,來甄別選項。注意材料中的出現省略符號……后面的文字信息,因為這些文字信息是出題者答案的出處。所以要重點理解這些信息。
高考歷史選擇題一般的設問都會有,從材料中說明了什么,得出什么等這類問法,其實這是考察學生能否通過對材料中的現象來看出歷史本質的東西。所以一般選項中的會有一兩個選項直接是材料得出,這樣的選項一般首先排除,選擇本質的選項。
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思路分析
某學者寫道:“(經濟全球化時代)富國盡管受到新的競爭的巨大壓力,畢竟日子好過得多……窮國自己又怎樣呢?……我們必須養成一種持懷疑態度的信仰,避免教條,善于聆聽和善于觀察,努力明確目的并使之逐漸完善,選擇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實現。”該學者認為“窮國”面對全球化應該持有的態度是
A.懷疑、選擇
B.排斥、抵制
C.獨立、自強
D.順應、理性
關鍵信息:經濟全球化窮國善于聆聽和善于觀察選擇更好的手段
解題突破:首先,審題干,題干材料主要是說窮國應當如何面對全球化;其次,明確設問方向,本題要求選出“窮國”面對全球化應該持有的態度;最后,結合選項和題干參照法對本題進行分析。觀察四個備選項可以發現,A和B屬于同一種類型,C和D屬于同一種類型,只要能在這兩組之間確定一個錯誤選項,就可輕松推斷出答案。根據材料“努力……選擇更好的手段”可知,該學者認為窮國不應該排斥全球化,故排除A、B;而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,故D為最佳選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