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們知道,詩歌鑒賞是高考中必考的一道題型,想要拿高分并不是很容易。有些同學在平時學習中沒有掌握方法,以至于做這部分題時就會很困難。不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部分的干貨,以供大家提高解題的正確率。
虛實結合
古詩的“虛”,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,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;“實”則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、實事、實境。
古詩中的“虛”“實”運用
1、眼前之景為實,想象虛構構之景為虛
以《雨霖鈴》為例:寒蟬凄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。都門帳飲無緒,留戀處,蘭舟催發,執手相年淚眼,竟無語凝噎。這些詩句,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,是“虛”。念去去,千里煙波,暮靄沉沉楚天闊。這三句,則是半虛半實。今宵酒醒何處,楊柳岸,曉風殘月。這三句,是想象之景,屬虛寫。
2、現實之景為實,已逝之景之境、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為虛
以《念奴嬌赤壁懷古》為例: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這是蘇軾游黃崗城外的赤鼻磯所見到的景象,當算是“實”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。這三句,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,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的實景,故屬虛寫。
3、形象為實,抽象為虛;有限為實,無限為虛
以《虞美人》為例:一江春水向東流。這一句,寫愁緒。愁緒本是很抽象,李煜卻將之化成了“一江春水”氣勢洶涌,不可遏止,化抽象為形象,化虛為實。
又如《游園不值》:春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。這兩句,以少勝多,以有限之紅杏表現無限之春意。這是化實為虛。